渡远户外上市前,还得清理几笔“糊涂账”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2023-06-29 18:32:02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资料图片)

专业赢得尊重。一家公司的格调,往往与其定位密切相关。清晰明确的定位,可以让一家企业针对市场痛点与需求,有的放矢,从而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进而成就一个品牌。相反,如果一家企业缺少定位,只是为了盈利而盈利,就难以形成品牌与口碑,而更像是一个“杂货店”。

近日,冲击深交所创业板的厦门渡远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渡远户外”)就陷入这样的尴尬之中。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渡远户外曾用名为厦门汇力源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为2012年10月。而渡远户外这个名字,为其2022年借助户外运动的热潮,更名而来。

通过其名字,可能很难想象,这家企业的核心产品却是在户外赛道较为冷门的水泵。更令人费解的是,该企业在其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对标的是英派斯、舒华体育等知名健身器材企业。

正因为其发展历程盘根错节、定位模糊不清,所以其IPO上市之路一波三折。4月份,该公司的IPO申请被深交所“暂缓审议”,时隔两月后终于过会。渡远户外虽然看似翻篇,实际情况或许不容乐观,而业内人士共同的担忧是,当户外热潮不再时,渡远户外如何才能拥有竞争力?

品类单一,国内市场缺少根基

依靠时尚潮流的“新概念”,从而登上二级资本市场大雅之堂的企业,并不鲜见。不过,渡远户外主营的房车游艇配套产品和水上休闲运动产品,是热门户外赛道较为边缘化的存在,而且因为品类少、与户外行业关联弱。

当其穿上“户外”概念的华丽外衣时,也难免引发市场的一片质疑之声。值得注意的是,渡远户外虽然“蹭”的是国内户外消费热潮,瞄准的却是海外市场。其业务覆盖了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等多个地区。据其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境外销售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82.84%、82.37%和 82.77%。

图源:渡远户外招股书

渡远户外锁定海外市场无可厚非,不过却带来几个问题。

其一是海外营收占比超过八成,或将受到当地户外旅游文化、居民生活习惯等的影响。因此当海外市场增长空间有限时,其营收扩容压力也随之剧增。

以经济发达的美国为例,据海外调查公司数据显示,美国户外消费人群最热中的户外活动类型是旅游出行、徒步、露营、骑行,而渡远户外的产品能够服务的户外却是划船、房车,占比并不高。因此,渡远户外的品类过于集中而单一,也便限制了其想象力。

其二是渡远户外面向的不是终端消费者,而是下游的房车、游艇企业。因此,也将在这类客户选择供应商之时,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据了解,近两年渡远户外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已经将其小微型水泵、便携油桶等产品打入美股市场,甚至在美国方差前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只是,不能忽视的是,这类产品的技术门槛并不高、而渡远户外因此形成的商业护城河也不高,被后来者赶超也并不是不可能。

实际上,海内外众多户外运动品牌就对这类市场进行了布局与渗透。例如,海外的迪卡侬、约翰逊户外,以及国内的皮划艇制造商速澜等,都是渡远户外的“劲敌”。

对比之下,这类品牌不仅锁定了供应链、更覆盖了规模庞大的终端市场。尤其是美国的约翰逊户外,更是从涉水场景出发,产品覆盖了简单零配件到高端潜水设备,已经堪称完整的行业生态链。迪卡侬也不例外,同样在产品品类方面,全面覆盖80余项运动类别。

由此可见,渡远户外在国内市场欠缺根基,在海外市场又缺少足够的品类以及行业竞争力,未来的行业地位恐怕也会摇摇欲坠。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际形势多变,出口海运市场更是变幻多端,无论是物流成本、原材料成本不受控,还是因为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汇率忽高忽低,都是渡远户外未来发展的变数所在。

两度上会有惊无险,发展隐忧仍在

虽然渡远户外两次IPO上会,最终有惊无险侥幸过会,但是面对上市委在审议中的问询,渡远户外被质疑的一些问题,谜团或许尚未解开。

首先,其股份权属问题、错综复杂,其作为上市公司主体的独立性,或被投资者质疑。据了解,渡远户外的是实际控制人是林豫臻,林豫柏持有渡远户外17.1%的股份,系渡远户外第二大股东。争议最大的是2019年7月,林豫柏之兄林豫松将所持有渡远户外14%股权转让给林豫柏,转让价格仅为3元/股。

然而,2019年9月,渡远户外实施股权激励时对应的股权公允价值为62.7元/股。渡远户外股权公允价值是几乎同期转让的股权价格的数十倍,也引发了上市委的问询。

与此同时,兄弟之间转让股权前后,林豫松名下五家公司股权相继被司法冻结。由于转让与司法冻结的时间十分巧合,也引发了上市委的质疑。

另外,根据申报材料及审核问询回复,Seaflo Marine为发行人在美国地区的独家经销商,发行人向其销售的金额占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在13%至20%之间。而发行人向该客户销售隔膜泵存在 10%左右的让利。发行人实控人前妻叶耀茹为该经销商客户的股东,持股比例为 19%。因此,也一度引发了上市委对其公司独立性,也即渡远户外与Seaflo Marine存在关联性之质疑。

除此以外,多家媒体也对渡远户外实控人此前控制的一家企业,在注销前与公司存在同业竞争和核心人员的“流动”。而且在其未注销前,可能使用的是渡远户外的企业邮箱,因此也让人不禁生起“混同经营”之疑。

更为蹊跷的是,该企业在年报中披露出的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竟然都和公司的一家客户以及实控人转让的另一家企业相同。如此种种,令这些企业与实控人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尽管这些疑点,渡远户外都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但是内外部各种千丝万缕的股权、财务、竞争等关系,却足以证明,在上市之前,渡远户外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十分混乱、甚至没有章法的经营状态。

除此以外,上市委还对渡远户外报告期内的财务数据提出了问询。而质疑的焦点在于,其研发费用及人均薪酬逐年上涨的合理性。

据其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渡远户外的研发投入分别为922.73万元、1324.24万元、1395.11万元,其中职工薪酬分别为366.12万元、585.05万元、664.44万元。而报告期各期末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27人、40人、35人。也就是说,研发投入主要为人力成本,而人均薪酬平均下来,近三年分别为13.56万元/人、14.63万元/人、18.98万元/人。

所幸的是,这些问询都没有难倒渡远户外冲击IPO,最终过会。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公司的营收和净利均双双出现下滑,分别下降11.89%、6.34%。而在运动户外这个竞争激烈的赛道,渡远户外仅有千万元左右的研发投入,是否足以支撑其与国内外的巨头企业抗衡,依然令人担忧。

产能利用不足仍扩产,必要性存疑

据渡远户外招股书,其在2022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局面下,依然试图上市募资以期扩产。

从IPO募投项目来看,此次公司拟募集4.63亿元投入三个项目,其中水上运动用品和房车、游艇配套产品扩产项目拟投资2.50亿元,是公司此次IPO耗资最大且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

只是,这样的募集计划却受到业内的质疑,更让投资者缺乏信心。究其原因。公司计划押注的水上运动用品等项目,销售收入并不稳定,产能利用率也忽高忽低。

招股书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渡远户外皮划艇等水上休闲运动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45.51万元、1.21亿元、8706.17万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19.62%、34.83%、28.22%。而与此同时,水上休闲运动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1.56%、95.33%、61.33%。

虽然渡远户外宣称,其投资项目建成达产后,各类房车游艇配套产品和水上休闲运动产品的产能将实现较大幅度提升,且产品线将进一步丰富,对其营收规模的增长也大有裨益。

但是其历史财务数据却意在说明,即使其扩建水上运动相关项目,继续扩充产能。其募集的资金恐怕也无法发挥最高的投资效率、而扩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也十分存疑。

因此,即使渡远户外最终成功上市,但是依靠其现有的规模,以及目前显得有些微不足道的“创业故事”,恐怕很难“收买”二级资本市场的人心。

结语

作为户外赛道十分独特的存在,渡远户外从相对冷门的户外品类、产品入手,在海外市场打下一片江山、占有一席之地,其另辟蹊径、快速崛起的策略打法,固然是值得肯定的。

只是,目前的渡远户外,同时也陷入了市场与客户过于依赖海外,在国内欠缺根基\竞争力不足等多重困境。加上过去数年,渡远户外在内部经营管理等方面遗留了诸多问题,也有些积重难返的意味,因此恐怕也很难只是借助资本市场、通过投资扩产就足以扭转其局势。

但愿侥幸挺过IPO过会这一关的渡远户外,能因为二级资本市场的助推,而来一次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