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学研紧密融合,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5月21日,在中国(威海)医药与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大会上,威高集团、蓝帆医疗发布5大突破“卡脖子”技术产品,这些技术突破意味着我市医疗器械行业的国产替代和国际化进程将持续加速,并在越来越多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一批突破“卡脖子”技术产品发布。本报记者 孙大伟 摄
本次集中发布的5大突破“卡脖子”技术产品,均为我市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链上企业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果,涉及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耗材、医疗设备等不同领域,既有原有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有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
【资料图】
发布会上,威高集团带来的RS3400 X射线血液辐照仪,虽是首次发布,但凭借领先的“Quastar”球管技术和高安全性,已经拿下了70%的国内市场,在美国、欧洲等国外市场占有率接近90%。
“乍一看,体积和冰箱差不多,但是使用‘Quastar’球管技术后,可以替代传统的放射性元素对血液进行灭菌,操作更便捷,安全系数更高。”威高(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邢江龙说,目前该血液辐照仪广泛应用于血站、血液中心等场所。
5大突破“卡脖子”技术产品中,还有即将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的前沿技术。例如,蓝帆医疗现场发布的高效能冠脉钙化冲击波系统,创新设计了高效能电极,能利用脉冲技术处理临床难以解决的血管钙化难题。
“我们已经完成了全国180多例临床试验,正在提报审批材料,正式通过后,是全国首批打破国外钙化病变治疗垄断的企业。”蓝帆医疗董事、吉威医疗董事长于苏华说。
会上发布的突破“卡脖子”技术产品,是我市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链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1+4+N”协同创新体系,组建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暨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获批建设威海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山东省实验室,并建设了一批高能级的创新机构。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各类创新平台104家,构建了贯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协同创新机制,120多种医药与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100多种产品实现国产替代。
签审:颜 潇
审核:刘倩倩
编辑:王好洁
文字记者:张宇
|声明:原创作品|
版权归威海日报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