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递:首师大2023年计划在京招生2103人

新京报   2023-06-19 09:25:11

6月17日,北京大学校园开放日活动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学生前来。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18日,首都师范大学校园开放日上,家长们在认真咨询招生政策。 新京报记者 刘洋 摄

上周末,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举行2023年校园开放日暨本科招生咨询活动。

6月17日,众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到北京大学,参观校园、了解最新的招生政策。记者获悉,今年北京大学的招生政策跟以往相比保持稳定,在地质学招生大类下新增了行星科学本科专业。

6月18日,在首都师范大学校园开放日暨招生咨询活动现场,记者了解到,首都师大2023年在全国29个省份计划招生2963人,保持稳定。其中,在京招生计划2103人,比去年略有增加,是双一流高校在京招生规模最多的高校之一。

北京大学

部分京外学生来到现场咨询

“你好,可以看一下我们的招生简章”……6月17日,在邱德拔体育馆二层平台,北京大学众多学院一字排开,来自学院的老师和就读学生站在展位前为家长和“准大学生”们答疑解惑。与此同时,各个学院也提供了相关资料,介绍学院的相关专业、主要课程和就业前景等内容。

在国际关系学院的展位前,来自北京四中的刘同学认真向老师和学长咨询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安排、暑假书目推荐。她告诉记者,自己对国际关系、心理学、经管和法学都比较感兴趣,这次来也是想再深入了解一下情况,“之前在学校的官网也搜索过,也问过一些学长学姐。我个人比较喜欢人文科学一类的专业,我觉得它可以给我一个看世界的不同视角。”

对于暑假安排,刘同学的妈妈告诉记者,自己希望孩子趁着暑假能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大学阶段也不要只顾学习,要全方位发展。

记者注意到,咨询现场还有来自外地的学生。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赵启宏告诉记者,自己一个人坐高铁来的,“北大的文化氛围很吸引我,历史底蕴深厚,我从小就有北大情结。”赵启宏说,自己主要想了解医学和法学相关专业。

新闻传播专业都学哪些课程、日常会有哪些社会实践、未来就业情况如何、不同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哪个更好……在该校新闻传播学院展位前,来自内蒙古的高三学生王凯韬向老师们详细提问。她告诉记者,虽然以自己的成绩可能考不到北京大学,但也可以借此机会多了解下新闻传播学。

来自河北易县中学的36名高一学生也来到现场。带队老师告诉记者,带学生参观北京大学是学校的“传统”,之前受疫情影响曾中断,这次恰好赶上了北京大学的校园开放日活动,“带孩子们出来见见世面,孩子们对知名高校也很向往。”

今年招生政策保持稳定

“大家一定想了解,北京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6月17日上午,北京大学副校长、教务长王博为家长和同学们介绍了北京大学的历史和学科特点,还介绍了该校近年来在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学科建设方面的成果,还提到了北京大学中学生英才计划、数学英才班、物理卓越计划等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大学的招生政策跟以往相比保持稳定,在地质学招生大类下新增了行星科学本科专业,为行星固体物理学、天体生物学、系外行星天文学等研究领域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国际化视野的行星科学高端人才。

与此同时,部分学院的专业方向也有新变化。记者从城市环境学院了解到,该学院本科生统一按学院招生,一年级进行专业基础培养,第二年按照个人志愿分别进入环境科学、生态学、自然地理与资源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城乡规划等专业方向。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该学院还新增了环境健康和国土空间规划两个新的专业方向。

其中,环境健康方向是与医学部合作开设的交叉专业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环境科学、卫生统计学、生理学、病理学、环境地理学等基础理论,能胜任与环境健康密切相关的环境科学、医学、社会学等工作的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

当天,北京大学不少学院和实验室等场所也面向家长和学生开放参观,比如,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虚拟仿真中心、视频与视觉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果展示厅、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地质博物馆、极客实验室、生物标本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等。

首都师范大学

开放实验室、智慧教室供学生、家长体验

6月18日一早,首都师范大学体育场上,该校京剧团、管乐团、话剧团等艺术团的学生们在现场铺设红毯,轮番展示自己的艺术特长。校团委艺术团秘书长曹佰媚介绍,演出的学生们来自各个专业,并非艺术专业学生,“今天还有不少考生家长来向我们咨询,说孩子有弦乐特长、钢琴特长,询问如果考进学校如何加入艺术团,为自己的学业增值。”

在体育场的另一头,关于选专业、招生计划的咨询也一并展开,家长们拿着各学院送出的小册子仔细询问。“农村户口,能报农村专项或乡村教师吗?”“报考乡村教师可以回到自己村里教书吗?”在咨询台前,来自大兴区的王女士问得很详细。她告诉记者,家里是当地农村户口,儿子从小便崇拜教师,希望能读师范专业,将来回家乡服务身边更多的农村孩子。“现在大兴机场也开了,我觉得我们郊区、农村发展非常快,一点不亚于城内。”王女士笑着说,村里近年来开设了很多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和硬件条件很好,她的儿子希望成为当地农村师资力量的补充。

当日,该校图书馆、实验室、智慧教室也对外开放,供学生和家长体验。“遥感专业正好在我们选择范围内,孩子从小就热爱地理,地理信息科学这门专业也不错。”在城市环境过程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来自昌平区的张先生介绍,儿子理工科成绩不错,地理成绩很优异,此次来首都师大就是瞄准地理方面的专业而来。虚拟仿真的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六旋翼、四旋翼无人机……在实验室内,一排排无人机激起了小张的兴趣,听说这都是老师带着学生们研发出来的,还会在教学中应用、去野外实习,他显得格外兴奋,“会有很多实操吗?都想飞一飞!”

今年新增3个双学士学位招生项目

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臧强介绍,今年该校提供了四个高素质人才培养渠道,加大创新性和复合型人才招生和培养。

第一,今年该校拓宽了师范生考研升学渠道,为北京市培养高素质和高学历的师资队伍,“师范生毕业当年就可以继续攻读本市全日制教育硕士和本校所有类型的全日制研究生。”臧强介绍,该校师范生实行免收学费的政策,毕业后双向选择到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就业。如今拓宽了师范生的考研渠道,学生们就无须局限在师范专业内升学,“比如本科学习了数学师范,研究生可以读所有的数学专业,拓宽了考生的发展机会。”

第二,该校推进和优化“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项目招生。臧强介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由教育部2019年发起,旨在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该校共有历史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3个基地入选,是北京市属高校唯一拥有该基地的高校。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对优秀学生精准培养的有效路径。

第三,该校深入推进高质量的实验班招生,在数学类(数理实验班)、历史学(基地班)、生物科学类(实验班)、小学教育(师范)(敬修书院)、小学教育(科学师范)(伯良书院实验班)等实验班招生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心理学(潘菽实验班)、学前教育(师范)(君颀书院)两个实验班的招生。

第四,该校新增了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在去年首次设立“世界史+外语”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历史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考古学+地理信息科学、哲学+教育学的3个双学士学位的招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