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人“吃螃蟹”的背后丨国内首艘获批活鱼运输船进港测试投用

大小新闻   2023-06-26 11:26:24

六月份,休渔期。往年此时的烟台黄渤海新区八角港通常都很安静,不过,今年这里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一艘大船时不时在港内忙碌着,但其忙碌的内容却又明显区别于普通渔船。


(资料图)

这诚然不是一艘普通渔船,而是一艘活鱼养殖运输船。它隶属于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名为“经海1号”,正式编号为“鲁烟开渔养运66601”。月初,它刚刚从江苏镇江船厂码头驶抵八角港。时下,正在港内进行相应的测试,为后续出海作业做准备。

与普通的渔业养殖船相比,这艘船的编号增加了一个“运”字,显示出其特殊的活鱼运输功能。而66601的排序,则代表着它是国内该领域内首艘获批投用的船只。

国内首艘的属性,意味着经海渔业公司在行业内率先“吃螃蟹”。那么,以“养鱼”为主业的该公司,为什么要选择“吃下这个螃蟹”呢?

产业升级需要“吃螃蟹”

作为国内首艘活鱼养殖运输船,“经海1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规模大、功能新。

公开资料显示,该船总长62米,型宽10.5米,型深5米,设计吃水4.1米。船上设计安装有国际先进的活鱼装卸装置,具有鱼舱遥控收鱼、赶鱼等作业功能。同时还配备了水循环、二氧化碳去除、水温调节、水处理消毒、水质监控、自动清污等适用于活鱼养殖的环境控制维生系统,以及实施活鱼称重、计数等操作的智能监测及控制系统……

如此先进的船舶,成本自然也不会低。实际上,这种活鱼养殖运输船在欧美等海洋渔业传统强国已有成功使用的先例,而国内相关企业此前之所以未有动作,成本正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在此背景下,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做出“吃螃蟹”的决策,背后显然有着不一样的考量。

“发展深海养殖渔业,既要提升产量质量,也需提升运输效率。在运输方面,传统的船只既费时费力,又无法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已经难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要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发展,装备化、智能化、标准化是必由之路。可以说,‘经海1号’就是在产业升级的驱动下应运而生的。”经海渔业渔服事业部经理卢晓表示。

而在产业升级驱动之外,责任担当也是一方面考量。据了解,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是中集集团与烟台市共建中国海工北方总部战略合作的首个落地项目,是全市重点打造的海洋牧场“百箱计划”的实施单位,获批2020年度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创建项目。很显然,作为全市该行业内的先驱企业,经海渔业公司本身也肩负着“吃螃蟹”的责任。

“吃螃蟹”要算长远账

经海渔业公司在活鱼养殖运输船方面的探索,不限于已经到港的“经海1号”。目前,规模相对较小的“经海2号”已先期投入使用,“经海3号”也在建设中。

如此下大力气提升装备的智能化水平,短期内必然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支出,但从长远来看,“吃螃蟹”其实有账可算。

以“经海1号”为例,该船仅配备了8名船员,满载却可运输60吨活鱼,活鱼装卸装置最大卸鱼速率约250立方米/小时,效率超传统渔业运输5倍,大大缩减了作业时间,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

不仅如此,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装备,还使得鱼儿从深海网箱到陆地运输的存活率达100%。这对于经海渔业公司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也是一大利好因素。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者营养观念的加强,国内深海渔业市场需求不断释放。5月份在上海举办的“2023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吸引了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4500余家展商参与。业内对市场前景的看好,可见一斑。

经海渔业公司自2020年成立以来,重点布局海洋牧场、智慧渔场、渔业园区、休闲渔业、育苗、饲料、海产品加工、贸易及物流等产业链条。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9座深海养殖网箱平台投放南隍城海域运营,数百万条深海黑鮶、海鲈、虹鳟在网箱内健康养殖,本年度年产渔获可达4000吨。很显然,在生产方面,经海渔业公司已经相当成熟。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市场开拓。

“‘经海1号’的相关性能指标远超亚洲同类型船型,可以推动我们加速开拓市场,将更多新鲜美味的海产品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卢晓表示。

“吃螃蟹”助推海洋牧场建设

此次“吃螃蟹”的举动,不仅对经海渔业公司自身有着深远影响,对全区全市海洋牧场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市加快海洋牧场建设,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海洋牧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海洋牧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烟台市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项目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在此带动下,根据《2022年度烟台海域海洋牧场建设蓝皮书》公布的数据,全市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达46处,其中国家级示范区20处,约占全国1/8,海洋牧场总面积140万亩,数量和总面积均居全国前列。

在此过程中,黄渤海新区依托海工装备产业优势,探索与海洋牧场试点融合,依托自贸区先行先试制度优势,在海洋牧场平台确权、金融保障、人才引进、活鱼运输等方面不断尝试制度创新,逐步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型海洋牧场新业态。2022年,全区海洋经济产值达到935.5亿元,海洋渔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不过,海洋牧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若干瓶颈亟需突破。“基于陆基育苗—近海标粗—深远海养殖的接力模式,需要配套更多的陆基和近海资源,以满足深远海养殖对大规格苗种的规模化需求和对商品鱼转运、暂养及加工的规模化需求。现阶段陆基配套与深远海养殖规模不匹配,严重制约深远海养殖的规模扩大和高效发展。”黄渤海新区海洋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以“经海1号”为代表的新型活鱼养殖运输船的投入使用,对于破解这一制约,显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后续很容易产生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全区乃至全市海洋牧场建设的整体发展。

据了解,在《蓝皮书》中,烟台市提出要完善产业链条,持续放大新区国际食品谷集聚效应,开展海洋牧场预制菜、新型海洋功能食品等高值化产品技术研发和生产,拉长海洋牧场食品加工产业链。

可以预见,活鱼养殖运输船未来的施展空间将更广阔。

责任编辑:赵峻生

审校:赵伟业